通辽五中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讲人:刘文宝 一、教育教学理念。        教研组长是一所学校教育科研思想的落实者,是本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,是青年教师的指导者,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。在很大程度上,教研组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一门学科的发展方向;其科研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学科发展的高度;教研组长的领导能力决定着一所学校课程改革的力度;教研组长的敬业精神决定着学科教师的价值理念;教研组长的精神状态反映着一所学校的 文化。因此,教研组长在学校教研、学校发展中起举足重轻的作用。 二、教育教学科研水平。      教研组长是学校科研的领军人物,是学科前沿的一面旗帜,应理所当然地担负起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责任,要站在本学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,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,特别是本校、本学科的具体情况,针对本学科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,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。因为是组织者,所以,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从选题、立项、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,确定落实实验因子,控制实施过程等工作中,都应起着主要作用。并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,通过有效控制实验因子,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。 三、领导方法 1. 周密计划。古人云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课程标准的理念、高考考点的把握、教学策略的确立与实施、重点难点的突破与攻克、因人制宜与长善救失、青年教师的培养等等,一切具有计划性的工作,教研组长都应在事先做到心中有数,胸有成竹。  2. 求真务实。既然我们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排头兵,就一定要以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,做到“严、细、实”,以求真为目标,不走过场,不追求功利,不人云亦云。  3.要有服务意识。教研组长属于不是“官员”的领导,却要与领导一样具有“领导就是服务”的意识。在教研工作中,不但要身先士卒,起到表率作用,还要甘为“孺子牛”,成为积极参与课改教师们的服务员,在理论武装、实践准备、行动调整、总结提高等等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,为广大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、帮助与服务。 四:教研组长的心理角色     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,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,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,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多方面的能力,而教育科研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同时,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。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,也是学校学科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,作为教研组的“最高行政长官”——教研组长,理所当然地要担当“教研活动的组织者”的角色。  ㈠组织者的角色 1、教研活动从立项、实施及实验进程,要及时和学校(教务处)沟通,在学校的支持下进行。 2、选题宜小不宜大,注意针对性,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。 3、尽量组织本组多数教师参与实验,一方面可以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,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素质。 4、注意实验过程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推广。 ㈡引导者角色     教研组内必须营造起适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,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教师,周围同行的敬业精神、工作态度对其影响是相当大的,这一环境需要全学科老师共同创造,更需要教研组长去发挥引导作用。 ㈢青年教师的指导者     教研组长应该成为青年教师的导师,明确这一心理角色,就要把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,要有组织、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,利用以老带新、师徒结对等方式,通过“基本功训练”、“汇报课”、“评优课”等各种活动促进新教师的成长。  1、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,要注意和学校的总体计划相衔接,相一致。 2、应及时向学校提出青年教师的任用意见,既要着力培养青年教师,更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,在使用中培养,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。 3、对于素质好、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,更要重点培养,应鼓励他们超过老教师,超过自己。在组内,营造一个和谐的适合他们成长的氛围,避免“文人相轻”的现象。 (四)落实教学计划的领导者 1、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,应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下制定,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亦应服从于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,保证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效运行。 2、对教师的业务手续既要检查,更要指导,应避免走过场应付和只查不导两种倾向。 3、应注意调动全学科教师的积极性,把落实学校教学计划变成全学科教师的自觉行动。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教务处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9.3.18
(本文已被浏览 493 次)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