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日—9日,由教务处王树新主任带队的我校高一高二教师一行十人赴河北、山东,参加 “全国中学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研讨会暨山东杜郎口中学、河北衡水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活动”。     外派教师先后在河北衡水中学、山东杜郎口中学,听取了“导学案教学模式观摩课”并参与了两所学校的教学交流;又在济南市聆听了来自山东、河北、江苏五所名校校长的报告,并获得培训证书。     同时,为了尽快让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、正确做法深入我校教学实际,12月22日-24日,教务处又利用下午七、八节课的时间,组织外派教师分学科举行了外出学习信息交流会,九个学科的外派教师把自己参观学习所得,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校本学科全体教师,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。     张立今副校长、教务处两位主任分别出席了信息交流会。     比较衡水中学、杜郎口中学,山东昌乐二中、江苏洋思中学等几所学校的高效课堂操作模式,以下八点共性应该成为我校教师“高效课堂教学实践”的参考:     一、“学案”导学先行。“导学案”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方案,内容包括学习目标、学法指导、作业习题等。在参观学习的学校里,几乎所有学校都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并使用了“导学案”,在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中,我们发现“导学案”让学生的学习有了针对性。     二、“课前预习”成为教学的第一步。“先学后教”理念,根深蒂固,深入人心。教师的每节课都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,因此,开课前,教师是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充分预习。预习的时间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实际情况弹性处理;学生的预习是在“导学案”或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,从而避免了盲目学习或盲目教学。     三、学生为主体、教师为主导。“高效课堂教学”下的课堂常见的情景是-----学生在合作、探讨、交流,教师在倾听、点拨、欣赏。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、参与者、欣赏者。当然,强调教师主导作用,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讲授,讲也是交流的方式,关键是什么时候讲,讲什么。     四、当堂训练、针对练习。当堂训练的是刚刚探讨学习的知识,针对练习的是巩固知识、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。整堂课的训练都紧紧围绕刚刚学到的知识,完成的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。     五、作业限时,反馈及时。作业限时------当堂或在自习课上进行,既防止学生课下作业有水分,也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;反馈及时------任何事情,只布置,不反馈,不总结,其结果就是零。所以,作业收缴上来后一定要及时反馈。     六、更加强调三维目标,尤其重视“过程与方法”的目标,最大限度地实现了“课程标准”中的“过程性、体验性目标”。     七、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。“高效课堂教学”讲究的是从学生熟悉的、有生活经验的知识出发,遵循“从小、从真、从实”的原则,积极努力创设情景,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,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即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     八、“集体备课”雷打不动。几乎所有成功的学校,都实现了日常教学的“班班通”、“人人通”------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统一“学案”、统一重点难点、统一预习步伐、统一教学进度,从而强调资源共享,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。



(本文已被浏览 359 次)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