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辽第五中学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为贯彻落实《通辽市中小学幼儿园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》精神,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,特制定本工作方案。 一、工作目标 以有效降低我校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目标,.坚持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,积极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统筹工作。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;改善教学卫生条件,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;普及视力保护知识,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;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,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。把“防近”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,坚持常抓不懈。确保我校学生近视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下降。 二、具体措施 (一)加强领导、健全制度 1.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,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,并作为年终考核、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,以此形成学校领导、教师、学生人人重视,齐抓共管的“防近”工作机制。 2.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。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,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。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,按照静动结合、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。保证学生8小时睡眠时间。 3.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切实做到不拖堂。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,不占用节假日、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。 4.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。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。 5.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,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。 6.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。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一次检测。 7.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。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,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,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。 (二)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,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。 1充分.利用校园网、宣传栏等多种形式,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、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,培养学生爱眼、护眼意识,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。 2.每学期开学初,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,使之与经常性“防近”宣传教育有机结合,促使“防近”宣传教育经常化、制度化。 3.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,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,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。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。 4.通过家长会、校信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、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,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、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(看书、写字、看、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,应休息10-15分钟时间)、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、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。 (三)积极改善教学条件,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。 1.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,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 米以上距离。 2.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、无眩光,挂笔性能好,便于擦拭;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:为1~1.1米;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.2米。 3.教室采光要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。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,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;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,窗户采用无色透明玻璃;教室采光玻地比(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)不低于1:6。 4.教室照明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,灯管垂直于黑板;教室照明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,不用裸灯,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.7-1.9米 ; 黑板照明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,配有灯罩;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,照度符合国家标准(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-2004)要求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通辽五中体卫处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0-3-12
(本文已被浏览 227 次)
|
|
|